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


拼音的由来(汉字注音符号的来历)

2024-05-18 05:14:44栏目:商业
TAG: 运动  国语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拼音的由来的一些知识点,和汉字注音符号的来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2. 汉字注音符号的来历
  3. 汉语声调的由来
  4. 米的来历与定义

中国汉语拼音的由来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明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字注音符号的来历

注音符号是在1918年发布的,也就是解放前。而汉语拼音则是解放之后(1958年)才发布的。现在大陆通用汉语拼音,基本看不到注音符号了,而台湾地区还在广泛使用注音符号。不是特别了解两者的差异,不过作为一种标准,只要大家都统一用一种就行,没有好坏之分。

汉语声调的由来

声调变化从上古(五胡乱华以前)至中古(南宋前半)。从上古至中古语音一共有四个:平、上、去、入。

四声在南朝就有了,还有人说可能《诗经》的时代就有,梁朝的四声和今天粤语差不多。历史上有两次重大胡乱,将胡语带入中原,汉代人特别喜欢将胡语,于是胡语和古音相互融合。而本来住在中原的人呢,为了躲避胡乱跑到了南边,反而保留了许多古音,比如闽南语、粤语、客家语。

元代将入声字并入前三声中,大部分地方都没这音了,只有东南沿海几个地方还保留了入声。

到了明清,北京话成为官话,但是这时的北京话已经和中原古音相差很多了。

米的来历与定义

答:米是国际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得法国国会批准。并于随后制定了国际米原器。后来米的长度单位定义又几经修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