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不显电性的含义

2023-11-01 23:45:00栏目:商业
TAG: 原子  不带  电子  电荷  质子

很多朋友对于不显电性的含义和不显电性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不带电与不显电性有什么不同
  2. 为什么构成分子的原子不显电性
  3. 为什么溶液不显电性
  4. 不显电性的含义

1、这两种说法尽管在很多场合中可以认为同义,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能具有不同意义。

2、通常说的不带电指宏观物体中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整体不呈现净电荷。对微观粒子而言,不带电通常就是指完全不带电,例如中子、中微子。而中性原子通常就不能说“不带电”,只能说“不显电性”或“整体不带电”,或说“整体不带净电荷”等等。

3、在有些情况下中性原子甚至连“不显电性”都不能说,例如,考虑两个中性原子间(当它们靠得较近时)的相互作用时,就不能说它们“不带电”,或“不显电性”。两个中性原子中的电子和电子间、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电子和原子核间任何时刻都存在电磁作用,两个原子之间显示出显著的电性作用,化学键和分子间力主要来自于这种电性作用(尽管中性原子整体上看起来不带电)。原子间的距离只有达到原子直径大小附近时,这种电性作用才显著,离得稍远(两三个直径以外)就很小或几乎没有了。

4、宏观物体内部虽然存在大量的电子和质子,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通常远远大于原子直径,故而不带净电荷的宏观物体之间近乎完全不存在电性作用。

5、当两个宏观物体接触较紧密时,它们的表面原子之间可以发生明显的电磁作用。摩擦力、弹力这些宏观力实际上都是微观电磁力的总体表现。因此不带电宏观物体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显电性。

1、1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同。

2、2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有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故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1、溶液不显电性是因为宏观上正负电荷一样多,对外显电中性.

2、而溶液在通电的情况下,正离子会流向电流的负极

3、,负离子会流向电流的正极.从而显示其导电性.导电因溶液水解出来电子自由移动从而产生电流溶液正负电荷始终相等因此显电性

1、而不显电性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带电;另一种是带电,可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使总电荷为零.物质不显电性是指物质原子中的电子没有得失,原子核带的正电和电子带的负电相等,这种情况下,触摸物体是不会触电。

2、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呈电中性.即"不显电性"

关于不显电性的含义,不显电性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