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安华学习网专业分享各种生活知识、常识,和大家一起共勉!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


最后一战结局(最后一战结局是什么)

2024-06-19 01:31:36栏目:商业
TAG: 最后  兵力  联军  战役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最后一战结局的问题,以及和最后一战结局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最后一战谌雨花结局
  2. 最后一战结局是什么
  3. 拿破仑的最后一战是什么样的这一战发生了什么

最后一战谌雨花结局

胡岚告诉张怀滨美国空军刺杀案的来龙去脉。吴秋月杀了乔尼后,在谌建义进门的时候,假装拿着匕首吓得瑟瑟发抖,她利用谌建议的善良单纯,告诉他乔尼想强暴她,自己一失手把乔尼杀了。

她请求谌建义帮她顶罪,再跑回天高皇帝远的龙潭司躲避。谌建议不忍吴秋月被关进监牢,答应了她的请求。

根据鞠婶也就是长谷良子的描述,吴秋月潜入芷江要执行今井武夫的计划,代号鼹鼠行动,主要目的就是离间中美关系,搞乱芷江。韩文虎被吴秋月迷惑,一步步拉下水,无名峰观通站被炸,章老大的死亡都和他有关系。

韩文龙对这些事有些知情有些不知情,现已停职待审。韩文玉受到两位哥哥的牵连,虽然带领421部队在湘西会战中表现出色,却没给他记功授勋。

胡岚还告诉张怀滨一个惊人的消息,记者龙润儿昨天晚上死于车祸。张怀滨知道,在她要报道的11师撤退真相中,一定触及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尤勇出院回乡,祭拜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兄弟。除了他,跟他一起参加抗日的另外三十多个乡邻子弟无一生还。

最后一战结局是什么

谌建义被吴秋月所杀,谌剑玉和胡岚制服了吴秋月。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特派代表今井武夫乘专机抵达湖南芷江机场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

《最后一战》由强视传媒、金砖传媒等联合出品,由林峰、王飞执导,高云翔、秋瓷炫领衔主演的抗战剧。

该剧讲述了湖南西部地区中国军队与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湘西会战的传奇故事,该剧于2015年10月16日在央视八套播出。

1945年4月到6月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湖南湘西进行最后一次殊死搏斗。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中国空军飞行员张怀滨、中共地下党员谌剑玉、国民党军统干事胡岚、八路军南下支队特遣分队分队长张怀江、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国民革命军钦迪特支队支队长韩文玉等人与国民革命军和湘西人民一起奋起反击,并在共同的战斗中捐弃前嫌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无畏,深入敌后,舍生忘死,用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和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壮歌。湘西会战消灭日军两万多人,以中国军队的完胜宣告结束。8月21日,侵华日军在芷江向中国军队低头洽降,至此,中国人民的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拿破仑的最后一战是什么样的这一战发生了什么

滑铁卢战役,是欧洲近代史上十分出名的一场战争。拿破仑作为滑铁卢战役的主角,战无不胜的形象深入大家的脑海。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1815年6月18日,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法国。最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

16日,进行利尼会战,打败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威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52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

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

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

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威灵顿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

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兵力分散,调动不及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好了,关于最后一战结局和最后一战结局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